c2b的未来大数据定制|曾鸣:为什么C2B不是神话

❶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都很重视C2B模式

消费者驱动: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以B2C制造商为中心,而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是以C2B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定制创造独特的价值:定制意味着消费者在不同层次和环节的参与,将在供过于求的时代创造独特的体验价值。

总结;在电子商务领域,我们认为它将经历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处理库存和尾货,我们理解这是为了弥补和解决工业文明下不可避免的库存问题。其次,在电子商务成为正常渠道和常规业务的阶段,大型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发布新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第三个阶段是商业模式大规模、深层次变革的阶段。更多具有c2b属性的业务创新将在这个阶段更大规模地出现。

❷ 风霜无碍,C2B定制淬炼更好的MAXUS

突如其来的疫情,模糊了中国迎接2020年的心气,却也令众多逆行者的背影愈发清晰。也许在这场战役中,火线支援的各行各业都在无畏中尝尽了辛酸。可对于亲历者来说,那种难言的无助与慌张,从不是在危机中彷徨的茫然,而更像命运惆怅后的希望。

与时间赛跑中,中国的奇迹总是由无名英雄在默默创造。在这短暂的十数天内,有着太多太多的制造传奇在轮番上演。在这其中,作为首批驰援湖北的汽车企业之一,“用10个不眠之夜,赶制60辆负压救护车”亦是上汽大通拿出的行业魄力。

?

届时,能否快速往数字化方向转型将成为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竞争优势。而这样一来,以C2B模式作为入口和平台,上汽大通秉承给用户提供更多地定制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导向,及时洞察和尊重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初衷,或将成为汽车销售的新方向。

兴许接下来,在疫情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备受影响的宏观经济与愈加谨慎的消费心理,将致使本就风光不再的汽车圈再一次出现震荡。可不管多少在局者会就此沉沦,不管市场是否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在这样的环境下,总会有真正的强者在坚守。

回望上汽MAXUS一路走来为行业带来的新气象,相信和过往每一次市场转折一样,再大的灾难也只是这些行业先驱理应抓住的发展契机。而年销16万辆的新目标不过是其为淬炼自我,在下一阶段做出的坚定承诺。

文/曹佳东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上汽大通南京C2B定制工厂到底有多先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变革。不久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国家领导人以穿透历史的视野,回顾了中华(参数|图片)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指明了未来破浪前行的正确航向。

这对于上汽大通来说是最基础的。在品质层面,上汽大通南京工厂建造初期就决心以卓越的实力铸就上汽品质。为此,上汽工程师一方面为新工厂率先配备了高速压机线、FANUC内加电弹夹式喷涂机器人、快速换色系统等领先设备,以及全过程运用的质量数据管理及高性能监测系统,为上汽大通产品的“上汽品质”提供充分保障;另一方面,还为新工厂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引入了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柔性化等新理念,为打造用户的“理想之车”而努力。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工业4.0智慧工厂,上汽大通在供应商管理体系和核心供应商方面更是布局深远,力争产品品质与上汽合资品牌旗鼓相当。

据了解,新工厂采用了与上汽通用相同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发动机、驱动桥、减振器、转向器、制动系等核心部件均来自通用核心供应商。而近期在这一工厂下线的上汽大通G50车身上,有近50%的零部件供应商同属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供应商。

❹ c2b模式是什么意思

消费者企业之间模式(consumer to business,又译消费者对商家模式,或C2B模式)是指消费者(个人)提供产品及服务给公司,向公司收费的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是相对于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予消费者的传统模式的逆转。这样的经济关系被视为是一种逆向的商业模式。

真正的c2b应该先有消费者需求产生而后有企业生产,即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有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通常情况为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产品、价格等彰显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企业进行定制化生产。

c2b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当家做主。站在我们平时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

c2b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相同生产厂家的相同型号的产品无论通过什么终端渠道购买价格都一样,也就是全国人民一个价,渠道不掌握定价权(消费者平等);

第二:c2b产品价格组成结构合理(拒绝暴利);

第三:渠道透明(O2O模式拒绝山寨);

第四:供应链透明(品牌共享)。

与B2C模式的区别

B2C的基因就是信息对称,比拼的就是价格,这严重挤压了供应商和电商的生存空间。供应商难过,电商更难过。然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有太多的选择,有太多的空间,这让他们无所适从。

这样的恶性竞争是注定无法长久的。消费者需要的是性价比,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便宜,所以电子商务教父马云也早已表示:“C2B是电子商务的未来。”

C2B是消费者发起的需求,更加贴近生产。通过博弈数据的挖掘,可以对消费者的层次进行分类,从而可以更有针对的给消费者提供适合他的高性价比产品,对供应商而言,也是作出更加贴近消费者产品,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❺ 曾鸣:为什么C2B不是神话

实际上,就像10多年前电子商务大潮发轫,如果有人在当时说淘宝将在10年内实现1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肯定会被认为是一个神话——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一数字2012年底就有可能实现。同样,我们也认为C2B并非神话,而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大趋势,但它要真正成为商业的主流模式,也许还需要10年左右的阶段性发展。望远镜:商业主导逻辑之变 在很多人看来,C2B就是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定制,实际上这只是C2B大潮中比较重要、利润也较高的部分,但并非全部。C2B并不排斥共性需求,而且相当一部分产品还会以标准化的形态流转。但是,同样是标准化产品,在这里,它与工业时代商业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对共性需求的满足方式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而不是过去那种所谓的“蒙眼式设计,赌博式开发”,也即去猜测需求。以服装行业为例,现在冬装刚刚开卖,厂家已经在进行春季服装的发布了,这是非常明显的厂家猜测与驱动的行为,而并非真正去理解、满足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这也导致了存货成为大工业经济模式中天然无法绕开的弱点。在那种低效率的产消互动模式下,高库存、高脱销并存,牛鞭效应显著,过度营销乃至恶意营销盛行,产消双方矛盾对立的情况,在根本上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具体来看,除去非常个性化的定制产品,C2B模式下比较标准化的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首先要看消费者在你的产品的定义、设计等环节中有多大的参与权和主导权,假设你前期接触到了5000万个用户,由此挖掘出500万用户有一个基本的共性需求,然后为这些用户生产500万件产品。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产品已经是个性化了,而对厂家而言,生产的却仍然是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同时,你可能对另外的50万用户有完全不一样的产品组合,而对其中的5万用户,可能是完全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尽管从形态上来说,你可能是给500万人卖了同样的产品,但它是在C2B模式的思维下做出的最好的一种商业决策。而企业在传统工业时代的做法,则往往是通过典型如市场调查、问卷抽样等低效率的互动方式,甚或是自己闷头做出一个标准化产品,一边推送出去,一边祈祷着商品在市场上能畅销。。相比之下,C2B模式可以做到零库存运转,而工业时代B2C模式下则要借助渠道层层分销才能实现500万件,一旦卖不掉就变成存货,一旦畅销又可能会缺货。看上去都是卖掉了500万件产品,但两种模式的驱动理念和驱动模式完全不同。所以,C2B是商业主导逻辑的根本变化,它的核心思想是消费者驱动整个商业活动: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衍生出的是大规模、流水线、标准化、成本导向的B2C运作模式,所有环节都是厂家驱动和主导,而C2B则是消费者驱动,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在商业链条上一个一个环节地进行波浪式、倒逼式的传导。未来,传统的B2C模式会融入C2B的大图当中,这是一种包容的商业业态,可能标准品的产品形态还能占到70%,但它已经完全是按照C2B模式去制造。今天的C2B模式,是一个仍在快速演化中的“活”的模式。对于管理者而言,与其僵化或泛化地纠结于C2B模式的概念定义,不如以一种简洁的视角,把C2B理解为是一种无限接近个性化需求的过程,是今天的企业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让我们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在线条的最左端,厂家为千篇一律的大众提供一视同仁的产品,在线条的最右端,则是厂家为消费者的一次需求去定制一款个性化商品,乃至于定制一条供应链。而C2B化的含义,也就是说今天的大部分企业,都必须要学会如何从左端实现向右端的快速移动与无限逼近。显微镜:C2B模式的生意经 今天才刚刚起步的C2B模式作为一种颠覆性创新,会从根本上改变商业世界的模样,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创业者而言,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模式如何落地,这需要非常痛苦的实验摸索,有一个逐渐成型的过程;而对传统企业来说,C2B模式跟它的传统DNA并不吻合,企业在尽可能向C2B靠拢的过程中,可能并不愿意走那么远,它们会惯性的只做部分的变革,一旦遭遇管理和流程上的挑战,就可能会放弃对新模式的继续推进。目前敢于真正实践C2B的只可能是创业企业,但切忌炒作概念,强行放大自己,这样会遇到很大的波折和动荡。其原因不在于C2B的商业逻辑不成立,而是因为这个概念要落地,需要把整个商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按新的思路打通,绝非动动嘴皮子,讲讲理念就能做到,而是需要非常漫长的积累过程。对创业企业而言,任何一个创新模式的衍生与繁荣,将其跑通的前期投入是非常之高的,但当它走过拐点之后的爆发力,同样也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如此,C2B模式才能催生出大企业、大生意。以尚品宅配为例,它先是在家居行业有了近十年的积累,其后真正转向摸索定制家居的C2B模式,也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但当模式已经走通之后,未来几年它有望迎来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期。举另一个例子,从事鞋类定制的企业爱定客正摸索做一个比较纯粹的C2B模式,它是从传统企业孵化出来的一个创新型企业,对供应链的理解已经足够深,知道如何在商业逻辑上把C2B跑通,但相信它依然需要去耐心调试整个新系统的每一个部件,在大规模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之后,才能加速运转。那么,该如何来理解这个拐点?关键之处就在于整个商业模式从头到尾都能跑通!以很多淘品牌为例,它们可以跟进消费者的需求去做快速反应,每个礼拜都推出消费者投票定制的新品已没有问题,但如果传统的供应链依然还是以28天作为一个周期,这些淘品牌就必须想办法去吸引传统制造商愿意去承接它们多品种、小批量、快反应的个性化订单。这也会要求制造商与之有着相同的理念,并愿意去购入设备、改造流程、提高柔性化生产能力,同时也需要这些淘品牌的订单量达到一定量级,才会有更多的生产厂家愿意去承接这种定制。这将是一个逐步传导的过程,比如你争取到生产厂家的支持后,还要继续取得原材料商的认同。原本它们可能要五匹布料才肯起订,而你可能只需要半匹,这也需要你去将这个环节打通。C2B模式的拐点其实是商业模式和规模同步演进的过程,没有规模的逐步上升,你就不能吸引更多的玩家参与,并按照你的思想去协同演化,而C2B模式没有真正跑通的时候,它的规模也很难上去,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C2B这样的创新商业模式有着很多天然的优势,但企业需要找到其中的关键支点,从而撬动优势的发挥。这其中的核心变量包括: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关键在于他愿意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付出多少溢价,这需要企业找到消费者愿意付较高溢价的切入点,客单价也就上去了;从制造成本而言,C2B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要做到后端的平台化与模块化,从而将相比传统大规模制造的成本增加幅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开始可能定制模式的成本会高出50%,但如果能逐渐降低,控制在10%以内,模式自然可以运转起来;从效率提升角度,C2B模式中消费者与企业是直接联系、相互融合的,企业可以获得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即时反馈,从而不断予以改进,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另外,从库存而言,C2B模式可以做到以销定产的零库存运转,这会带来整个财务成本的大幅下降,优势明显。原则上说,在面对颠覆性的创新时,转型成功的传统企业很少,这需要企业改变自己的核心能力,去适应新的商业世界,IBM向服务转型是一个难得的成功案例,而更多的则是像诺基亚、柯达、摩托罗拉等巨头的惨败。所以,对传统企业而言,C2B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是从头到尾的商业模式大变革,在传统企业的母体中很难做出来。仅以电子商务的挑战为例,如果传统企业的转型都很成功,也就不会有包括淘品牌在内的众多新兴企业的勃兴。真正的挑战在于第二层,即如何实现C2B模式所要求的组织转型,企业如何才能让新业务有足够好的空间去成长。目前,大部分企业能够想到的突破方法就是先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类似电商部门或者C2B创新事业部,如果老板足够支持,提供足够的空间,它们可以生长的不错。但当C2B新业务开始占到企业5%~10%的销售份额时,这一方面让企业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却会对传统业务产生实质性威胁,此时组织惯性的反弹是非常大的。企业能否继续坚定地把资源配置倾向于新的业务模式,将是非常难的一个选择,很多企业的转型最后都是卡在这一关。柳传志先生曾经说过,企业家要将5%的可能性变成100%的现实,而我在跟他交流的时候说,学者要做到的事情是讲明白为何这个事情只有5%的可能性。只有企业的领导者真正明白C2B的是一种带有颠覆性创新的大趋势,是一次根本性的商业模式变革,企业才可能真正准备好相应的心态和胆略去应对挑战,做出抉择。在国内的企业家中,张瑞敏先生在海尔所推行的“大规模定制、人单合一、倒金字塔”等一系列变革,与我们提出的C2B模式异曲同工,他正全力推动海尔全面向消费者驱动的模式去变革。但挑战在于:海尔所处的是一个行业集中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对规模经济要求也非常高的家电行业,这与行业集中度不高、同时对个性化需求又非常敏感的服装等行业很不相同,因此海尔要真正将C2B模式摸索出来,前期的挑战会非常大。但海尔如果能成功带动家电行业转向C2B模式的话,整个中国经济都能上一个大台阶。扩展来看,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某一行业推动C2B的难易程度,或说该行业对C2B模式的敏感度——一是看行业的基本产业结构,看规模经济的门槛、产品标准化程度、行业集中度等指标高不高,二是看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个性化需求空间有多大,如果他们愿意为个性化产品支付更多的溢价,就会更容易降低C2B模式早期的成本上升负担,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回笼来推动整个模式的打通。结语 目前各界关于C2B的讨论中,我认为最需要强调的观点在于,C2B是由消费者驱动导向带来的经营理念变革,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而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定制,则只是C2B模式的一种典型形态。其次,在互联网时代,C2B模式需要企业对消费者数据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大数据应用,从而使得商业决策可以做到随需而定。在这里,不仅是商业运作的成本构成有了很大变化,规模化地从事个性化生意的成本也随之而大幅下降。而在传统工业时代则只能靠标准化、大规模制造才能实现成本的降低,其中的商业主导逻辑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后,C2B会导致包括设计、营销、渠道、生产在内的整个商业系统都发生变化,只有在“工业时代升级到信息时代”的语境和维度下去讨论这一主题,C2B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理解。而最近热炒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涉及到的一些制造技术,实际上也远不是今天才出现的。 (曾鸣)

❻ B2C平台或者网站(包含O2O模式的),分析其如何运营的,其优势在哪里

摘要B2C平台或者网站(包含O2O模式的)是这样运营的

❼ 什么是C2B

朋友:C2B全称为customersto business,即消费者对企业。它其实是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下,都是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面才会有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通常情况为,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生产企业据此进行定制化生产。上汽大通的C2B战略正是按照这种模式来运作的,其刚刚发布的“我行@MAXUS”平台正是C2B中用户参与、用户制造的“入口”,这个平台连接的就是关键的“C端”——用户。围绕用户这一中心,上汽大通将贯通研发、制造体系,实现造车过程的全透明化。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在产品架构定义、整车性能、子系统开发、产品验证、后续产品配置、价格定义等造车的各个阶段,与用户充分沟通并实现其对汽车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当然,要为广大用户量身定制汽车产品,还需要应用到诸如包括大数据、移动互联网、VR、AI、CPS、3D打印、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先进技术。

❽ 大数据+旅游:个性化旅游定制时代开启

大数据+旅游:个性化旅游定制时代开启

今年双十一,在线旅游企业从盲目低价促销,变为推出“闺蜜游”、“光棍特权”等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这背后是大数据的支撑,进行精准的需求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利用大数据形成的C2B模式正在旅游企业中发酵。旅游攻略社区起家的穷游网和蚂蜂窝,在转型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找到用户需求,反向找供应商定制产品。而创业公司也在采用类似的逻辑,比如为用户画像、定制设计的秘途旅行。不过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大数据之上,仍需要人工加工。“在旅游行业,大数据是可以做精准营销、有效设计产品的生产工具。”智慧旅行服务商金棕榈企业机构CEO潘皓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下技术发展还未成熟,所以一些产品还是需要人来进行二次加工,但他认为未来技术可以代替大部分人工。基于大数据的C2B模式穷游网CEO蔡景晖在2015智慧旅游+大数据年度大会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2011年,穷游网开始进行数据的结构化和碎片化,以此来深入了解用户的偏好,更好地与供应商合作,支配服务资源。“旅行社年代目的地资源有限,而自由行年代库存很大,每个人追求个性化,C端需求太分散,从B端直接找C端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蔡景晖表示,穷游网了解C端需求,把需求整理出来再去支配B端,这样效率更高。2014年穷游网正式开始做交易平台,提供“机加酒”、当地玩乐等产品,并成立了商业产品部,挖来今夜特价酒店联合创始人韩哲做负责人。蔡景晖表示,单纯提供信息,用户到了预定阶段体验会很不好,为了把服务做好,同时提高商业价值,所以加入了交易平台。与穷游网类似,蚂蜂窝CEO陈罡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蚂蜂窝会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送,并根据用户下载的攻略,对游客在当地的活动进行一些预判。而用户在蚂蜂窝上的远期数据轨迹,则可以提供给后端的供应商,联手进行C2B反向定制。陈罡认为,在对用户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提升后端供应链的效率,给后端供应商节省高额的广告费用,从而将实惠的产品提供给用户。不过蔡景晖不认为短期内纯数据能解决问题,仍需要人工的干预,需要理解旅游的人去捕捉产品需求。他表示,穷游有最了解旅行的员工,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用大数据做场景服务同样认为纯数据需要人工干预的还有秘途旅行CEO余新。今年年初秘途旅行成立,7月初上线APP,定位为中国中高端用户提供单身、情侣、亲子、摄影、垂钓等主题旅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余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秘途旅行会结合用户加上目的地POI和供应商主题线路,做一些数的分析,为每个用户推荐一个主题线路。但因为机器给用户推送的是很粗放的东西,所以秘途旅行采取了人工加技术的方式,以几十位专职旅行顾问及上万的合作旅游达人去做人为的电子干预,最终形成定制设计。“现在大数据碎片如此之多,但对于用户来说,把数据转化为一个确切的场景服务,在行前、行中、行后提高效率、提高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余新表示。余新介绍,秘途旅行会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包括性别、年龄、婚否、收入、用户行为、消费习惯等等。有些概念收集数据较难,比如婚否就需要做很多的营销研究,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收集信息呈现在用户系统里,再如说生日的信息可以和星座结合起来做。余新表示,供应商主题线路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欠缺的一环,秘途旅行在设计好场景产品后,会提供给包括OTA在内的各个渠道去销售。据了解,年底秘途旅行APP用户可以在前台看到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主题产品推送。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旅游:个性化旅游定制时代开启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❾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是什么意思

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意思如下:1、新零售在现在说的“电子商务”会成为传统概念,未来会是线下、线上、物流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就像,物流的本质不是快,而是降库存。只有线下、线上、物流真正结合,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2、新制造在现在的制造生产模式是B2C,而未来会转向C2B,即按需定制。机器用的是数据,来让生产更加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企业应该注意IOT的变革对行业的影响。3、新金融在此前我们遵循的是2-8理论,支持前20%的大企业,就能保证社会效益。而互联网金融做的就是,支持那80%没有被触及的中小企业。未来应该是这样的状况:“每个人想用钱,都能得到足够的钱。”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体系,这也是蚂蚁金服担当的责任,让信用变成财富。4、新技术在过去以PC为主的芯片,现在都在变成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那么未来也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产生新的技术。5、新能源在我们之前的能源是水电煤,而现在,数据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新能源、新资源。(9)c2b的未来大数据定制扩展阅读: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未来:一、新零售在电子商务可能很快被淘汰,纯电子商务是个传统的概念,未来只有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要走到线下去,和物流在一起建立新的零售模式,让企业库存降到0,才达到物流的本质。二、新制造在未来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第二次是IOT革命,未来的机器用的不是点,而是数据,B2C将变成按需定制。三、新金融在过去的金融200年来支持了经济的发展,未来的金融将从28理论进化到82理论,支持占80%的中小企业、消费者的需求。希望看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基于数据的金融体系,产生真正的普惠金融。四、新技术。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为人来创造了无数想象的空间。五、新能源。数据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了能源。数据是越用越值钱的东西。这五个“新”将会方方面面改变人类。未来是知识驱动的技术革命、还是智慧驱动,从向外看转向向内看,未来100年人们应该知道什么是不要的,才能懂得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东西。从规模和标准化驱动转向个性化驱动,过去2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20-30年,我们把机器变成人,未来不可怕,恐惧源于无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