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审计评价的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评价的范围过宽。根据《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的规定,审计部门评价的范围应当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而有所不同,评价的对象必须是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资料,而不得对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和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进行评价。但在审计实践中,有很多审计人员往往对不属于审计职责范嗣的事项进行评价。如反映某被审单位内控制度健全时,则在审计评价时列举很多与财务制度无关的其他制度,诸如人事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等。2.审计评价的内容过空。即评价内容缺乏审计工作底稿的有力支撑。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出现不论什么审计项目审计评价千篇一律,根本不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而是从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总结中摘录部分内容充实到评价中去的情况。3.审计评价的表述过分散。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审计评价缺乏必要的重点,对于应当重点评价的内容没有作出必要的评价,只是单一笼统的作出介绍,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作出评价。另一方面,在审计评价中用词不严谨,喜欢用一些绝对化的描述。如“通过审计,该单位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或通过审计,某某领导无任何经济问题。”4.审计评价的依据不统一。在现行审计评价准则中,关于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评价,分别规定了三种情况,即真实(较好地遵守有关财经法规)、基本真实(基本遵守有关财经法规)和不真实(未能遵守有关财经法规);对效益性的评价,则规定的比较含糊,仅规定可以使用预算或计划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等。这种抽象的标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令审计人员难以把握。
Ⅱ 浅析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任务书
Ⅲ 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应用中存在什么问题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版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权。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 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根据维基网络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Ⅳ 审计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我们内审同仁有一个广泛的共识:只审计,不披露,等于没审计;只披露,不查处,等于没披露;只查处,不整改,等于没查处。审计整改是审计项目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审计发现转化为审计价值的关键环节。但是,整改难却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很多问题屡查屡犯,很难彻底整改;很多问题审计发现后,却无法整改。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只有我们了解整改难的症结在哪里,我们才能真正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才能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是个普遍问题。为什么审计发现问题难以整改,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只有了解到原因有哪些才能真正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下面列示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十大原因:一、问题整改未触及责任主体的根本利益很多文章里谈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首要原因是被审计单位重视不够。其实之所以重视不够,最底层的原因是问题整改未触及责任主体的根本利益。如果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性指标,作为年终绩效的参考因素之一,这样责任主体一定会重视问题的整改。这就叫做“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兔子不撒鹰”。经济组织里,以利益导向来决定行动也在常理之中。二、问题整改主体责任意识不高虽然说利益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责任意识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质,还是一种担当。责任意识不高有时候跟企业文化有关系,有时候跟制度执行有关系。当有制度不去执行而相安无事,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责任意识。三、问题整改的责任划分不清有时候一个问题涉及两个以上的责任主体,如果整改责任划分不清,要么会造成各主体都不去管,要么造成多头管理反而产生纠纷。如果再加上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各方就会开始推诿,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问题整改责任的划分是由被审计单位来负责的,牵头部门需要有更高的权威性,或者有分管领导督导。四、问题整改的要求与实际有差距有时候,或者是个别时候,被审计单位也想把问题整改掉,但是条件不允许啊。例如,审计部门查出被审计单位未遵循岗位牵制原则,存在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担任的情况,而实际情况是,由于上级人力部门下达的人力编制有限或人力成本有限,不相容岗位只能有一个人来负责。这种情况就不能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期分设两个岗位,而是要通过其他形式来实施控制了。五、问题整改未建立长效机制不是所有的审计发现问题都能在短时间完成整改,有的问题可能要持续一年以上。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是建立在从发现问题到审计报告反馈再到整改通知再到整改验收以及后续审计的闭环管理流程基础上。有的审计部门只对上年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追踪,而对以往年度的发现问题整改追踪有所松懈。有的审计部门建立了整改台账销号办法,是可以借鉴的好的经验。六、问题整改的督导力度不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由谁来督导?审计部门有义务进行督导,但问题整改的督导不仅仅是审计部门的责任,合规部门、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主责单位的上级部门等都有督导的责任。理论上说,审计发现问题的督导的最终责任不应该是审计部门的事情,但这要看审计部门所在组织的领导的态度以及审计部门自身的职能了。那些审计、合规、监察、纪检等职能融于一身的部门,会对问题整改有督导的管理责任。七、问题整改中的问责缺失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最终由人来完成的。如果审计发现问题涉及严重的违规行为,就该按问责制度进行问责。板子打得痛了,责任人就长了记性,为了避免下次再犯,就会努力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从而也就会把整改落到实处,也就会从管理制度、流程完善和执行等下手,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八、问题整改未形成联动机制很多时候,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即使划清了整改责任,由于缺乏联动机制,整改的效率和效果就会不佳。因此,审计部门或者是合规部门可以督导、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问题整改联动机制,不仅对已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还可以对潜在风险或控制缺陷进行联动排查,使问题整改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机。九、问题整改中问题具有行业特点有些问题具有行业内长期存在并被各企业默认的情况,或者属于“潜规则”。尽管有的企业坚决抵制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给合作单位回扣,但是那些企业仍然采取违规做法,导致不公平竞争,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有些行业内的问题,企业的领导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这也造成此类问题很难整改。要想彻底根治此类问题,要么监管部门公平、统一地进行监控和处理,要么企业就放弃该类业务。所以,该类问题的整改就有很大难度。十、组织领导对问题整改不够重视为什么要把组织领导对问题的重视程度放在最后一条?因为正常思维的组织领导都不希望组织通过不合规的行为来获得发展,也不希望因为违规、舞弊等事件的发生影响组织的业务开展。如果发生非常重大且影响业务发展的问题,组织领导铁定紧盯着问题的整改以及制度、流程的完善。当然,也可以把这第十条放在第一条,因为组织领导首先要对审计、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定个调子。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原因不止是一条、两条,可能是多条,还可能是除了以上十条,还有其他原因。审计人员要能正确看待问题的整改情况,因为问题总是辩证的。如果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重要性水平越高、越是系统性的,技术上就越难整改;而如果仅仅发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那就整改容易很多。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广,触及面深。审计部门不仅要从外部来分析和寻找督促整改的办法,也要从内部来审视问题的本身。审计发现问题在审计报告上如何体现和表达出来,如何定义和定性问题,也会从形式上影响到问题整改的结果。
Ⅳ 求助: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是审计机关的一名审计人员,按照我的理解:首先主管单位是有权利对其下属的单位进行审计的,不过一般情况下都会提前打招呼,除非主管单位需要突击审计的,应该会直接进入封锁会计室进行审计。其次单独会计师是不能独立出具审计报告的,必须由符合资质的审计机关或者会计事务所出具,并且在出具之前必须先出具征求意见稿再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意见,只有被审计单位同意签字后方可以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如果你们企业不属于一级法人单位,那由你们主管单位签字即可! 解答出于我自己的理解,仅作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
Ⅵ 审计问题汇总分析还可包括哪些内容
1.分布分析主要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存在于哪些经营管理环节,哪些环节存在较大风险。分布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业务渠道分布:分析出审计发现问题在业务渠道的分布,例如问题是否集中在主要销售渠道?(2)管理环节分布:销售管理环节、运营管理环节等的审计发现问题分布。(3)分支机构分布:大型企业组织往往有分支机构。每家机构都或多或少存在审计发现问题。哪些问题在多数分支机构里存在?哪些问题在个别分支机构里存在?这都能分析出进一步的管理问题。2.趋势分析(1)数量变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可以总体数量,也可以是某一类问题的数量。(2)金额变化:重要审计发现问题涉及金额有什么样的变化?重要审计发现问题涉及的金额降低了?还是增加了?(3)频率变化:某些审计发现问题是否重复发生?重复发生的频率有什么变化?3.影响分析(1)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影响;(2)对组织经营业绩的影响;(3)对组织运营效率的影响。4.整改分析本阶段的审计发现问题如果在以前年度也出现过,那么就要分析该问题为什么没有能得到有效整改?没有得到有效整改的问题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是不是有的问题整改后,又在新的年度发生了?5.例外分析哪些问题以前没有出现过,而在新的年度初次出现,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而现在出现?和什么有关系?例如,是否和新的业务政策有关系?是否和财务政策调整有关系?一些例外的问题往往说明企业组织在经营中出现了新的风险。6.原因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原因都会涉及经营管理深层次问题。审计人员因为对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全面掌握以及政策的理解水平有限,而不能透彻地分析出原因。但是,还有很多问题的原因能够从控制和风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且能分析出找到解决答案的原因来。
Ⅶ 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怎么写整改
这得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写整改报告一般内容包括:审计情况及问题,整改过程(整改方案的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内容等),整改效果,总结
Ⅷ 当前中国审计领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审计的根本作用在于披露问题,给报告使用者预警。中国的审计缺乏独立性,国家审计隶属于政府自己监督自己不可能达到审计根本目的,虽然这几年在审计长李金华和刘家义带领下做的不错。社会审计在死亡线上牟利挣扎,不可能承担审计应有责任,拿着被审计单位钱却要监督被审计单位,瞎扯,这是世界上最忽悠人的制度,美国危机英国危机欧洲危机,他们审计尤其是社会审计都开始了百余年,但是对于经济危机都没起到好的作用,中国也别指望了,不是东西方差距,是因为这个制度就是根本行不通。表面还行,实际啥也解决不了。中国审计和世界审计一样,一样问题是制度根本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