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数博会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抄览会,简称数博会,是国家级博览会,是探讨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平台。
2015年5月26日,“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在贵阳开幕。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2018年5月26至29日在贵阳召开。共129家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将分享各自在大数据研究和实践领域上的最新科技和应用。
(1)第一届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扩展阅读:
2018数博会以“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为年度主题,举办“同期两会、一展、一赛及系列活动”。
“同期两会”即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与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同期举办,其中,数博会包含1场高峰会议、开(闭)幕式、8场高端对话、50余场专业论坛,电商峰会包含1场主论坛、8场分论坛、年度盛典以及CEO沙龙活动。
B. 大数据产业哪个省做得最好
贵州的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是如何炼成的?5天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内展峰会今日上午在容贵阳开幕。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的大数据会议,也吸引世界级的中外企业参会,扎克伯格、郭台铭、马化腾、刘强东、井贤栋、贾跃亭等国内外大佬们均云集贵州。
C. 国内有哪些知名的大数据峰会
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承办的2019大数据产业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数据基础技术开源生态趋向成熟,
D.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如何
为期3天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4月24日在福州落幕,峰会在思想交流、技术展示、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实效、办出了影响。
峰会内外,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无现金支付、无接触安检、无人驾驶等智能会务会展系统,为参会者带来智能化新体验。数字福建馆、电子政务馆、数字经济馆、数字社会体验馆亮点纷呈,自开馆以来到24日,超过12万人次前来参观,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E. 贵阳数博会观点作文120字
尊敬的各位家长:2016年5月25日至5月29日贵阳市将举行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以下简称“数博会”),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期间对贵阳市部分区域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实行调休和放假的通知》及5月17日市教育局会议的精神,学校在数博会期间将调整作息时间,现将相关事项告知如下:一、作息时间调整情况1、5月22日——23日,正常上课,22日上星期二课程;5月24日——27日,调休放假;5月28日——29日,正常上课,28日上星期四课程,29日上星期五课程。2、请家长谨记以上调休时间,监督孩子按时到校上课。二、安全注意事项调休放假期间,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管。一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孩子外出要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做闯红灯,攀越隔离带等危险性极强的违法行为;不骑摩托车、不乘坐摩的、黑的等非法营运车辆。二是要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监管没有大人陪护,学生不得到靠近河边、水库等危险区域游玩,不去逮鱼、钓鱼,不与同学结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三是加强对孩子进行用电、用火等安全教育。引导孩子安全用电、用火,告诫孩子,严禁带火种上山、到林区等处游玩,加强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监管,严禁孩子在外购买、食用“三无”食品,严防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家长朋友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编织呵护生命的安全网,呵护每一个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拓展阅读】华为将参展书博会本报讯 来自2016数博会组委会的消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将参展数博会,并发布全球首款32路开放架构小型机——KunLun。5月25至29日,华为将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号馆设立专门展区,分大数据、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和设备展示四大分区,展示大数据、私有云、混合云解决方案,智能模块化机房,高端计算、存储、网络设备等产品和业务。其中,5月26日上午10时,华为将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登录大厅举行全球首款32路开放架构小型机——KunLun新品发布,并面向贵州区域寻找客户和合作伙伴。区别于传统的封闭架构小型机,KunLun是基于开放架构同时能满足关键业务高性能、可靠性等苛刻要求的新一代关键业务计算平台。另外,华为还将在数博会上展出华为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华为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数据中心管理系统ManageOne、SDN网络技术Cloud Fabric为核心,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等基础IaaS服务和基本的IT运维管理能力。
F.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什么时候闭幕
4月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闭幕。本届峰会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打造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三大平台。闭幕式上,“数字中国”研究院成立仪式和“数字中国”核心技术产业联盟发起仪式分别举行。
来自24个国家部委、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嘉宾,17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峰会的相关活动,89家新闻媒体近500名记者参与峰会。数字福建、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体验等展馆亮点纷呈,截至24日10时,参观人次超12万。
G. 马云马化腾雷军等大佬在大数据峰会都说了啥
■马化腾:用移动互联网防止雾霾两会之前,柴静的《穹顶之下》用互联网的方式已经做了预热,同样今年两会中腾讯CEO马化腾的提案一经曝光,引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他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现在都在围绕互联网做融合创新,不仅有助产业升级,还能促进大众创业,极大方便人民生活。“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把‘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起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雾霾等新老重大民生问题。”■李彦宏: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网络CEO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提出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机,军民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不同研究领域开放平台资源,高效对接社会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协同创新。距离网络成立IDL研究院已经过去了两年,而网络的财报显示,从2013年开始,网络的研发费用大幅提升。■雷军: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小米科技的董事长兼CEO雷军则在今年的提议中,建议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的时机待遇,用互联网来更快的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且他通过三点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经过过去十五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在全球前五的互联网公司中,三家美国公司,两家中国公司;全球前七,四家美国公司,三家中国公司。中国已经领先了日本韩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是非常巨大的进步。2、过去的互联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传媒、软件、游戏和零售等行业,而近几年开始渗透更多的传统企业。小米就是通过互联网涉足手机行业,在2011年10月上市,第一年2012年126.5亿,预计到今年600-700亿,明年有比较大把握过千亿。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3、要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如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抢分移动互联网这块新蛋糕,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未来。目前最成功的莫属腾讯,做微信至今三年,目前已经超过四亿活跃用户,市值也从500亿美元涨到1500亿,是目前最大的赢家。
H. 2015年贵阳首届数博会的主题是大数据开启智能时代是否正确
2015年贵阳首届数博会的主题是大数据开启智能时代是正确的。
数博会聚焦“大数据开启智能时代”的年度主题,聚各方之力,助推大数据产业科学快速发展。峰会将云集全球知名企业大佬、大数据领军人物、专家学者等20000多位国内外来宾齐聚一堂。
数博会特点:
数博会见证了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壮阔历程,为全球大数据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将更加努力与用心,将数博会打造成交流互鉴、沟通合作、碰撞新的智慧、贡献新成果的大数据领域高地。”数博会执委会副主任、贵阳市政协副主席钮力卿说。
I. 大数据撬动创新创业新契机
大数据撬动创新创业新契机
大数据被视为云计算之后的又一科技热点。从走在前沿的互联网新兴行业,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电力、通信等传统行业,大数据浪潮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巨变之下,国内外各行各业也在面临新一轮创新创业的重大契机。
日前,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上海大数据联盟”)召开数据中国产业创新峰会,并推出中国大数据最具投资价值排行榜。该联盟秘书长孔华威表示:“参与竞争此次价值排行榜的,共有近450家大数据领域创业团队,我们或许能从中发现新一代的‘马云’。”
随着大数据逐渐由概念转化为生产力,无论是企业、资本机构还是政府、行业协会或联盟,均开始积极布局大数据。之前,北京、上海、广东,甚至河北、贵州、陕西等地方政府已将大数据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并开始由松散走向组织化。河北成立秦皇岛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贵州8月份刚刚成立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并正式出台文件,开放数据环境;而北京早在2012年便成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作为经济发展重镇,上海近两年也积极推动大数据的发展。2011年,上海成立了智慧岛数据产业园;上海科委副主任干频表示,去年上海市科委正式发布了《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重点推进6大行业大数据公共平台和6类大数据行业应用的发展。
孔华威表示,大数据将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而成立于去年的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则将实施具体的推动工作,下一步将着重整合资本与产业资源,连接资本与创业公司。他认为,外界都在关注BAT,但随着产业的发展,一些创业公司也逐步崛起,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一家名为星图数据的创业公司不久前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著名风险投资公司IDG则以4000万元人民币投资了大数据信用评估公司Wecash闪银。毋庸置疑,大数据产业正在受到资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数据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大数据的获取、大数据传输和存储、大数据应用(包括分析挖掘)。在国内,大数据获取依然集中于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而在大数据传输和存储方面,已经出现一些成功的创业公司,比如提供基础云计算服务的Ucloud,今年6月份已完成B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更多的大数据创业公司则集中于大数据应用方面,包括刚刚获得投资的星图数据,以及一些软件公司。
但整体而言,目前基于大数据的创业公司依然处于分散、规模小的状态。孔华威表示,上海大数据联盟将发布《201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年鉴》,构建中国大数据产业图谱。
大数据企业成功路径在哪里?众人科技创始人谈剑峰表示,围绕大数据,在硬件等基础设施方面,国外的技术已经遥遥领先,像甲骨文、IBM这样的公司非常成熟,因此,国内短时间内应该先从“软”的方面入手。
目前,上海已出现一些专注大数据的公司,比如提供智慧安全及智慧交通专业解决方案博康智能、专注电商管理软件的商派、解决移动金融安全的来谊电子等。孔华威表示,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要关注快和准,因为大数据核心在于海量数据快速和精准的计算。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金凤春告诉记者,从产业和具体应用来看,围绕社区服务的移动电商、电子游戏的渠道拓展等领域,有可能孕育引导潮流的大数据企业。七牛云存储CEO许式伟则认为,出于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精准分析,大数据时代的竞争会从“生产更多的商品”,转到“生产让客户满意的商品,甚至是定制化的商品”。未来大数据企业的商业模式之争,就是服务之争、智能化之争。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撬动创新创业新契机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J. 大数据产业:未开放的农业之花
大数据产业:未开放的农业之花当前,大数据已快速发展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成为了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农业农村是大数据生产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农业农村大数据已成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在当下全球科技、经济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生产力和竞争力。当前,大数据已快速发展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成为了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农业农村是大数据生产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农业农村大数据已成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近年来,农业大数据可谓炙手可热。但相比于其他行业,农业农村大数据的采集、发布和应用仍面临着种种亟待化解的困境。我国农业大数据尚未形成涉及面广泛的农业大数据尤为庞大和复杂,可谓是最大的大数据。根据农业的特点和农业全产业链切分,农业大数据可分为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数据、农业生产大数据、农业市场大数据和农业管理大数据等。而从行业来看,农业的大数据则可分为成种植业、农资及养殖业等不同的行业,其中还可再细分成不同的品种和产品。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曾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指出,农业大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物联网、生物信息数据、资源环境数据、农业统计数据。而从应用来看,农业大数据主要在五个方面:第一是基础研究,第二是农业智能生产,第三是农产品市场行情预测与物流,第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五是农业资源整合共享与服务平台。李道亮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我国的大数据概括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微观的,主要来自企业;另一类是宏观的,来自政府部门。随着大数据的战略资源地位越来越凸显,不少农业领域企业纷纷布局深耕大数据,甚至由此转型。孟山都公司中国总裁在今年上半年就透露,孟山都近几年的战略方向是数据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2014年,大北农集团提出“智慧大北农”战略,推出“三网一通”,据了解,其在全国分布了上万名业务员,记录猪场生产情况、搜集客户信息,以不断更新数据。但李道亮也表示,无论是从政府层面来看,还是从企业层面来看,目前中国的农业大数据“还没有形成”。“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李道亮告诉记者,这是长期形成的局面,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与我们过去不重视积累有关,也与我们的科研机制、政府部门的工作体制有关”。2013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时任司长张合成曾撰文指出,我国在数据采集、发布、应用等方面与决策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数据采集和发布还处于初级阶段,亟须从体制层面进行改革。根源在于缺乏完整数据体系“现在国内农业企业在有意识地涉足大数据,但能兼顾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屈指可数。”山东卓创资询集团畜牧业产业群经理李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介绍,以畜牧业产业群为例,做全产业链的大数据意味着要从饲料原料的供需入手,到养殖、流通环节,再到下游屠宰加工环节,环环相扣,实现数据间的引用和佐证。“很多企业做的大数据大都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李霞告诉记者。在李道亮看来,目前做大数据最“热”的是在企业,打造大数据平台,既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利于掌握数据话语权。“只有行业里的大企业才能真正形成和掌握大数据”。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论坛上,李道亮总结了我国大数据面临的问题:农业大数据缺乏,大数据模型缺乏长期的积累,大数据缺乏与行业产业的结合,大数据缺乏必要的规范。李道亮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由于条块管理等原因,各部门间数据不共享,造成了农业大数据的缺乏。“现在从政府层面来说,事实上就是在着力打破这种局面,实现资源共享,有了资源共享,才能形成大数据,才能再分析大数据。”说到数据的积累,李霞也表示,“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需要不断甄别、筛选、更新,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中国的市场行业尤其是农业领域对大数据的分析需求和使用远不及国外。“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扎实的、高精确度的、完整的数据体系。”人才缺口亟待补上约半个月前,农业部印发了《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第二批试点方案》,旨在通过试点,组建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形成分析反应快速、信息内容全面、预测判断准确的工作格局。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在农业信息采集和分析方面的人员“缺口很大”,且“并不专业”。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的明均仁指出,当前农业信息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专业型农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农业信息活动工作流程不规范,农业信息人才薪酬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而李霞则用“断层”来形容当前相关领域的人才现状。“行业内有领衔的专家学者和国家级的信息预警分析师,”她解释道,“但是,再往下走就没有了。”在身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一线多年的李霞看来,做信息采集和分析应该“接地气”,真正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相关的行业和产业,“相信从方法上,信息采集分析人员肯定是熟知的,但是做这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对行业的了解,在领域内积累的资源。”李霞说。此外,李霞认为,还需要形成好的组织架构和采集流程,“简单说,就是怎么采集、什么时间更新、怎么检查监督,这都需要一连串配套。”明均仁建议,将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培养体系,构建农业信息人才多元培养体系。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宋长青曾撰文指出,要根据农业大数据发展和现代农业应用需求,制定农业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协同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