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提要] 隐私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神圣的一种权利。在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我们如何去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而并不是一种专为窃取隐私而发展形成的泄密途径。 隐私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神圣的一种权利。但是在Web2.0时代,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交和共享应用,我们的这一权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实上,一些专家认为,这一权利已经丢失了。我们看到了一些严重的事实:无论是大众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做法跟踪我们的行迹、习惯和选择。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我们如何去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隐私,数据被谁掌握,怎样能够保证安全,是我们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会,保护隐私安全不仅仅是我们所谈到的大数据或者技术或者个人的单独行为,它是整个社会行为。所有东西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技术手段解决,它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还有道德建设。现在很多数据涌来,一时间我们面临的数据非常多,这时候相关规则,立法甚至道德宣讲或者体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没有好坏,看用在谁的手上。如果因为控制不好,就会很泛滥。这是取决于我们的手段,取决于我们对于建设的投入和关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在访谈中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在访谈中指出,隐私的问题不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在没有大数据时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很多隐私的问题,左邻右舍,正常来讲每个人回到家里希望把门关上,窗帘拉上,大家不愿意分享。这些一直有,只不过是到大数据时代,自媒体发布多了,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法有两点,一个是技术手段一个是我们自己本身,如果你不愿意这个东西泄露,我们尽量少发布这样的信息。当然有一些信息已发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谐因素,想要控制这些方面的问题这就要通过立法实现。现在有人提出相应的立法,这个是体制和法律配套过程。 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而并不是一种专为窃取隐私而发展形成的泄密途径。既然是工具,那关键看工具用在什么地方,掌握在谁手里,就像枪一样,在人民军队就保卫人民。关键是看怎么利用这个东西,去做什么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本身也必须要考虑到,怎样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一直都是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享,真正创造数据价值,这才是大数据真正的目的。
❷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生活中该如何确保个人的信息与安全呢
信息安全对每个人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科技又这么先进,个人信息如果不小心泄露的话,就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对个人安全和个人的财产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安全呢?今天小平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二、结语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网络上的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❸ 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首先在网上我们要尽量不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任何要求人脸识别的APP,我们都要酌情去避免。
❹ 大数据时代怎么保护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怎么保护个人隐私我国大数据应用面临着数据资源难以开放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急需保护、大数据技术创新人才不足等诸多挑战,其中个人隐私如何保护,是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事实上,真正好用的大数据技术,应该是用加工实现增值,用分析来指导决策,而非贩卖用户个性化隐私这种原始数据信息本身的低层次滥用。中兴通讯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罗圣美表示:“使用这些数据的企业,其实有两大类,一类是互联网企业,第二类是电信企业。企业有安全保护措施,有技术解决方案,做只针对群体,而不针对个体的信息挖掘,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率鹏认为,在隐私保护问题上,大数据技术要重点强调符号化和用户特征这两个概念。“符号化,是当我们去识别一个用户时,用和他真实信息不相关的符号标记这个用户。符号通过算法来保证,是单向的识别,使我们能识别出两次登录的是同一个用户,却无法通过此符号反推出该用户在真实生活中的姓名、电话和住址,这就基本享受了大数据带来的优势,同时又规避了信息安全的风险。用户特征,是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感兴趣的往往是这个用户的特征,而不是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真正敏感的信息。比如说,我希望知道你是一个20岁到30岁年龄段,生育过子女,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女性,这些都是你的特征,但是我并不想知道你姓甚名谁,今年多大,有几个小孩。如果在数据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符号化和用户特征原则,我们就能规避掉不良风险。”除了技术以外,政策和立法才是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障的重要凭借。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审议通过。2013年,工信部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和电信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条例,提出了数据保护的一系列要求。数据需要保护,数据也需要交易。大数据的保护与交易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是当前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张新生说:“有价值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前提是要建立交易规则。我国的几大互联网运营企业都在做大数据分析,并且都想把数据作为可交易的产品,这需要我们尽快建立数据交易有关的法律法规。”何宝宏认为,目前的大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数据,比如政府所掌握的数据,或者公益企业的数据,公共数据面临的是开放和共享的问题。一类是商业数据,商业性数据需交易,因为这是资产,交易产生新的价值。“标准和政策的制定是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随着市场去探索,我们已经深度地介入到关于目前国内数据交易的活动中,去探讨这方面的政策、标准制定。”对于用户来说,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个人隐私保护也十分重要。不过,鉴于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困难程度,已有专家提出了“遗忘”的必要性。牛津大学教授、大数据领域权威专家维克托就在他的著作《删除》中表示,对于人类而言,遗忘一直是常态,而记忆才是例外。然而,由于数字技术与全球网络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大量数字化的私人信息不仅可能在今天被滥用,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仍然可能被滥用。罗圣美说:“在大数据时代,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采取删除、锁定,或者安全加密等多种级别的保密措施,避免个人隐私被检索、发现、滥用和扩散。”
❺ 大数据的信息社会,要如何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
对于这个问题,你不能太担心太多了。哪个步骤进行了法律会议。这是一个人的隐私。不是据说泄漏泄漏了?即使是你的隐私。普通人将不是一步一步。我曾经说过这辆车没有汽车仪式。现在不在吗?因此,在社会州发展的地方,将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至于自己泄露隐私。尽量不要向陌生人透露相关信息。甚至是您自己的头像。该国和原子能机构呼叫。为自己,这被称为隐私。出生后,家庭中有几个人,名字是什么,固定资产?什么爱好?你有什么需要?你家住在哪里?这些都是隐私渠道。
❻ 大数据分析平台安全保障从几方面入手
1.大数据存储安全通过大数据安全存储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布局,协同技术的发展,增加安全保护投资,实现大数据平台的安全保护,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2.大数据云安全大数据一般需要在云端上传,下载和交互,以吸引越来越多的黑客和云端的病毒攻击和客户端安全保护至关重要。3.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有必要保护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不受技术和监管层面的影响,并改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系统。4.业务系统安全支持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大数据存储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施工。5.安全组织和管理建立包括策略管理在内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组织,构建安全管理平台和安全评估。6.安全标准和规范为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安全系统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规则和规定。
❼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1.网上注册时不要填写个人私密信息互联网时代用户数和用户信息量已然和企业的盈利关联了起来,企业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信息。但是很多企业在数据保护上所做的工作存在缺陷,对于大部分普通的用户而言,无法干预企业所采取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只能从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着手,尽可能少地暴露自己的用户信息。2.尽量远离社交平台涉及的互动类活动很多社交平台,会要求或是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而这种参与平台活动的行为,实质上却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信息,遇到那些奔着个人隐私信息去的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活动,建议能不参加就不要参与了。3.定期安装或者更新病毒防护软件不管是计算机还是智能手机,都已经成为信息泄露的高发地带,用户经常面临不小心点击一个链接或是下载了一个文件就被不法分子攻破个人账户信息的情况,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和病毒查杀成为设备使用时的必要手段。4.不要在公众场所连接未知的WiFi账号现在公共场所有些免费WiFi供用户连接使用,有些是为人们提供便利而专门设置的,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不法分子利用公共场所设置钓鱼WiFi的可能,一旦连接到犯罪分子设置的钓鱼WiFi,用户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就容易被反扫描,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会被对方获得。这一点就提醒广大用户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要去连接免费WiFi,以防个人信息泄露。5.警惕手机诈骗短信及电话现在利用短信骗取手机用户的信息的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这就提醒用户需要特别注意犯罪分子可能通过手机进行财产诈骗的可能。当面对手机短信里的手机账户异常、银行账户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等信息,有可能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的诈骗信息。遇到这种短信不要管它,或是联系官方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情况,验证真伪。6.妥善处理好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单据较为常见的涉及个人信息的单据就是快递单,上面一般会有手机号码、地址等个人信息,而一些消费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这些单据的不妥善处理也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对于已经废弃掉的单据,需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置。
❽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准确
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信息,手机下载软件时不要轻易点透露自己的电话和地址,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平时办公室电脑应注意上锁及设置密码,经常杀毒及对U盘进行杀毒。
❾ 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
大数据分析能够轻易计算出一个人的各种喜好,判断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几率。可以说掌握了用户的信息就掌握了财富的密码。而网络的进步让原本就容易泄露的个人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如何保护成了人们指的思考的事情,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一、软件购物时避免使用真名
在软件上购物时用户姓名的位置可以是任意的名字,比如彭于晏老婆等等,但不要使用自己真实的姓名,姓名和手机号是很微妙的组合,通过快递公司等,这些信息很可能会泄露给电信诈骗方。
信息保护
❿ 大数据时代:如何守护我们的数据安全
大数据时代:如何守护我们的数据安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无时无刻,我们的很多信息都被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这就必然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有多严重?在此前举办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发生的一个实例,就可见一斑。在360展区,市民严女士随手将钱包、手机放到安检筐里,空手走过安检门。她通过安检门,突然发现大屏幕上显示出自己银行卡的姓名拼音、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卡片有效期、最近10次的消费时间、消费地点、取现记录、转账记录等等。严女士惊呼:“遇到了魔术师”。360安全专家刘洋解释,实际上,存放手机钱包的安检筐里存有一张具有NFC(近距离通信)功能的无线读卡器,旁边还有配套的信号接收器和电脑等设备,就像公交车刷卡器,只要银行卡靠近读卡器,卡片的信息就显示出来,安检门其实就是“安全魔术师”手中的障眼法。就在严女士将钱包放进安检筐的那一刻,严女士的个人信息就已经泄露了。那么,我们靠什么来保障我们的数据安全呢?难道我们只能看着个人的数据和隐私到处泄露吗?数据安全事件日益高发近来,大数据安全事件呈高发之势。日前,广东警方破获一起高科技经济犯罪案件,17岁的“黑客”叶世广,攻破了多个商业银行网站,窃取了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数据,带领一批人在网上大肆盗刷别人的信用卡,涉案金额近15亿元,涉及银行49家。今年2月,发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网络盗窃案。黑客入侵了孟加拉国央行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盗走了8100万美元,后来孟加拉国官方表示,黑客出现了一个拼写错误,否则随后还将进行一笔近10亿美元的转账。今年3月,与叙利亚有关联的激进黑客组织对一个自来水厂发起网络攻击。黑客操纵系统改变了进入到自来水中的化学物含量,阻碍净水过程。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360公司总裁齐向东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多,网络攻击的发生几率就越高,网络攻击首先瞄准大数据,攻击造成大数据丢失、情报泄密和破坏网络安全运行。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又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大数据安全体系构建势在必行“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就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鼓励发展大数据的同时,要同步考虑构建大数据安全体系。”齐向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网络安全思路已经无法保障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刘洋向记者介绍,传统网络安全的防护思路是划分边界,将内网、外网分开,业务网和公众网分离,用终端设备将潜在风险隔离。通过在每个边界设立网关设备和网络流量设备,来守住“边界”,以期解决安全问题。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的出现,移动终端在4G信号、Wi-Fi信号、电缆之间穿梭,网络边界实际上已经消亡。“很多传统的大企业认为,只要自己购买服务器并搭建独立的机房,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就能够保护企业的数据不被泄露,能够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但实际上,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的方法更加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攻破。”阿里云安全资深总监肖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这是因为从技术实力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并不是专门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其设置的技术壁垒难以阻挡专业的黑客。齐向东介绍,360安全中心每天发现木马样本近千万个,每天发现的各种软硬件漏洞、网站漏洞超过120个,“每一个木马每一个漏洞,都可能攻破预先部署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传统防护的确难以奏效。云平台和大数据需“双剑合璧”在采访中,有专家认为,对付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防止信息泄露,除了完善相关法制法规,更加需要云平台的防护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来应对数据安全。“在云计算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或许比传统的企业信息防护更加安全。”肖力介绍,以阿里云为例,阿里云在架构设计之初就同步考虑了安全架构,不仅将安全的基因植入到整个云平台和各个云产品中,也将数据安全要求嵌入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依靠专业的云计算平台,强大的技术团队能够更好地应付来自黑客的攻击。不同用户之间,无论是CPU、内存,还是存储和网络,都默认相互隔离,既看不到对方的数据,也不会相互影响。“就像一间五星级酒店被分割成多个房间,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从而确保不同租户互不干扰和数据隔离。”肖力表示。据介绍,目前全国35%的网站的数据安全防护都依托于阿里云平台的防护。阿里云的云盾,涵盖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和移动安全这五个安全领域,来保护数据安全。360也有自己的云安全管理平台。刘洋介绍,该平台将360独有的云安全漏洞挖掘能力输出给广大用户,通过统一管理、安全可见以及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的分层纵深防御,为用户全面解决云安全问题。“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问题十分必要。”齐向东进一步指出,必须建立“数据驱动安全”的思维,搭建全新的互联网安全体系—“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也就是说,要利用漏洞挖掘技术、网络攻击技术、软件样行为分析技术以及由网络地址解析数据库、网络访问日志数据库、文件黑白名单数据库等组成大数据系统与分析技术,构建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要基于强大的大数据库、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广泛的用户覆盖率,提前感知网络威胁态势,为大众提供未知威胁的发现与回溯功能并进行有效防护。”齐向东说。“未来还应当联合各方力量,共建互联网安全产业链生态,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风险。”肖力表示。